关于大汉开国功臣淮阴侯韩信的死,自古以来,人们都认为这是一起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恶性事件。甚至有人认为吕后干的那些事,都是在刘邦的默许下进行的。所以啊,最后杀韩信的其实是刘邦本人。
司马迁老先生不也说过吗,刘邦听闻韩信的死讯后,且喜且怜之,你看,他多高兴啊!可说这话的人,大多都对汉初的政治形态有着极大的误解。
(资料图片)
一、刘邦和韩信真的不和吗?
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之后,刘邦集团正式宣布敲钟上市,作为刘氏集团打天下功劳最大的汉初三杰之一,韩信分得了大汉集团内部仅次于刘邦的优质股份。但是这个股份刘邦给得心不甘情不愿。
原因是垓下之战前夕,刘邦被项羽打得濒临破产,疯狂给韩信拍电报求支援。可身为区域经理的韩信此时却坐地起价,跟他谈起了升职加薪的事,强烈表达了要从打工人升级为大汉股东的进步意愿。
这可差点把刘老板给气炸了,最后还是在张良的劝说下,才捏着鼻子同意封韩信为齐王。齐国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得鱼盐之利,富甲天下,要人有人,要钱有钱,天然就是个割据造反的黄金地段。这也难怪刘老板忍不住要跟韩信翻脸。
垓下之战结束后,刘邦马上就给韩信来了一手股权置换,把他从齐王的位置调任成了楚王。都是诸侯王,但里面的差别大得很。这楚王的地盘,基本上就是之前西楚霸王的地盘。项家在当地老百姓心中的地位是很高的。而项羽死在谁的手里?韩信呀!
刘邦把他调到这么一个充满敌意的地方,韩信一个处理不好,很容易就会翻车。
可出乎刘邦意料的是,韩信这个人不仅打仗厉害,搞政治也是一把好手。他通过两个著名的典故,成功收服了楚国地区的人心。
大家都知道韩信在发迹之前,曾经受过一个屠夫的胯下之辱,可这次衣锦还乡之后,韩总非但没有打击报复,还把这个屠夫提拔成了校尉。第二件事就是那个一饭千金的典故了。韩信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找到当年给过自己几碗饭的漂母,以千金之财回报当年恩情。你可千万别以为他这是简单的报恩之举,这两个典故传达出来的信息是:跟我有仇的,我既往不咎,对我有恩的,我百倍奉还。
一句话,我韩信只记恩不记仇,大家不要怕。
刘邦见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以领导外出旅游为名,跑到了韩信辖区内的云梦泽度假。并且给韩信拍了封电报,强烈邀请他来云梦泽泡温泉。
韩信权衡许久,最后还是决定去了,结果毫无意外被不讲武德的老刘拿下了。很多人都觉得韩信为什么这么蠢啊,明知老刘不怀好意,你还敢去?
可是韩信能有什么办法呢?造反吗?论用兵,他跟西楚霸王半斤八两,论实力,他还不如人家项羽呢。要是跟老刘翻脸,他的下场大概率就是乌江自刎2.0版。
那么能不能装病不去啊?可以,但是老刘再多来几次这样的盛情邀请,你还继续装病,傻子都能看出你图谋不轨了。到时候老刘出兵收拾你,英布、彭越这些诸侯王,非但不会感到兔死狐悲,可能还会觉得你罪有应得。
所以韩信真的没办法,他只能去赴鸿门宴。
韩信被拿下后,刘邦并没有杀他,而是把他贬为淮阴侯带回长安。对于韩信在长安的表现,司马迁是这样说的:韩信这个反动派,知道领袖忌惮他的才能,所以经常托病不上班,而且脸上还时常表现出不忿之色,一看就是对组织有怨念。
其实韩信不上朝这件事是很正常的。
平时指挥作战的将帅,神经一直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这种状态会对身体和精神造成巨大的损害。一旦神经松弛下来,马上就是病来如山倒。比如我国的很多开国将帅在建国之后基本上都是重病缠身。至于心怀不满,司马迁又不是他肚子里的蛔虫,他怎么能知道?韩信要是真的明目张胆地流露出对组织的不满,刘邦又怎能让他多活六年呢?
史书中很多东西是不能相信的,尤其是对人物的心理动态描写。这些东西全凭作者一支笔,说你有就有,没有也有。
在长安居住期间,刘邦和韩信有过一次互动,说明两人的关系并不简单。这次互动就是那个著名的典故——多多益善。
有一次刘邦请韩信喝酒,酒过三巡,就问韩信自己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说是10万。刘邦问,你自己呢?韩信回答说是多多益善。
刘邦又问,那你怎么被我拿下了?韩信回答说,那是因为老板你擅长将将啊,这是天授英才,我是比不上的。
要是韩信与刘邦的关系真像传说中的那么紧张,是不可能开这种随意的玩笑的。
因为光是“多多益善”这四个字,就足够要了韩信的命了。你比领导还厉害,领导岂能容你?
其实,两人真正的冲突在于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冲突。韩信想当诸侯王,过一把开宗立庙的瘾。而刘邦则想当第二个秦始皇,坚决不允许开历史倒车。
表面上看这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实则不然。韩信跟英布、彭越、张耳这些诸侯王有着本质区别。那些人之所以成为诸侯王,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有雄厚的资本,在投靠刘邦之前,人家就已经是一方诸侯了,刘邦封不封,他们都是王。
可是韩信不一样,这小伙子是刘邦手底下的一个打工人。他只不过是因为某些机缘巧合,成功从老刘那里讹到一些股份而已。他没有那种经过多年培养,跟自己同呼吸共命运的事业团队,并不具备另起炉灶的能力,只要把股份剥夺了,他就只是一个打工人。
英布等人就不同了,他们在乱世早期就是创业者,手上有忠诚于自己的公司团队。如果刘邦宣布取消他们的股权,他们马上就能拉起一支队伍另起炉灶。这种人只要不死就有造反的潜力。
那韩信被撸了职位,心里不会怨恨吗?
我们做个形象的比喻吧,淮阴侯这个封号其实才是韩信的应得收入,而楚王封号则是韩信的非法所得。正因如此,韩信对于被开除王籍的怨念,其实并没有英布他们那么强烈。
为什么呢?这就好比你买福利彩票中了一等奖,结果彩票公司不认账,那你非得抄家伙跟他拼命不可。相反,如果这张彩票是你伪造的,现在被人家识破了,取消奖励,你心虚都来不及,还会有底气跟人家拼命吗?
同理,韩信的楚王封号就是那张伪造的彩票,所以他和老刘的矛盾没大家想的那么大。
而且从后来两人之间的表现看,刘邦是极有可能做通了韩信的思想工作,让他再次成了自己的铁杆。
二、韩信必须死
韩信后来之所以被干掉,是因为他被卷入了汉朝初年另外一条政治斗争的暗线。
汉初除了郡县制与分封制之间的斗争,还有一条线索就是刘吕之争。吕家是刘邦创业路上的第一个天使投资人,在军中有着非常深厚的人脉,刘邦晚年一直都想通过废除太子刘盈搞掉他们。但是此时刘邦已经垂垂老矣,跟着他混没前途,很多老家伙都背叛老领导站在吕后一边。所以刘邦的晚年其实是非常悲催的。当时还能坚决站队老领导的只有三个人:陈平,萧何,还有就是韩信。
有一件事可以证明这一点,韩信被囚禁在长安期间有过一次载入史册的社交活动。有一天,韩信到樊哙家里做客。樊哙对这位曾经的大汉军神表现得毕恭毕敬。还没等韩信下车,他就冲上去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大王,您终于肯来我家做客了。
这表面上是一句客气话,但里面透出来的政治意味却非常耐人寻味。韩信现在是淮阴侯啊,人家正是因为当大王才被撸掉的好不好?你樊哙在光天化日之下喊人家大王,这是几个意思啊?你这不是在白宫门口扛红旗吗?樊哙作为老革命,自然是不可能犯这种幼稚的政治错误的。这句话传达出来的政治暗号其实是:投靠我们,你能继续当大王。
你樊哙只是个舞阳侯,有什么资格让淮阴侯当大王啊?樊哙自然是没这个能耐,但他背后的人有啊。樊哙的老婆就是吕后的妹妹呀,所以樊哙的政治光谱,其实就是外戚集团的一员。
这就有意思了,如果韩信真的像大家想象中那样在长安当政治犯,这样的人根本就没有拉拢的价值,更别说让他当大王了。吕后之所以会开出这样的天价支票,那只有一种可能:韩信是刘邦的人。
有这尊大汉军神站在刘邦身边,对吕家的威胁如芒在背。对于吕后伸出的政治橄榄枝,韩信给的态度是更加耐人寻味。在樊哙家里吃饱喝足后,韩信来到门口,发表了一通饭后感想:没想到啊,我韩信居然会沦落到跟樊哙这种东西平起平坐。
《史记》: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伸手不打笑脸人。
人家樊哙面子给得这么足,韩信只要不是情商为零的白痴,他都不会干这种事情。曾经的一饭千金跟胯下之辱两件事,早已证明了韩信这个人绝不是白痴。
他就是故意在光天化日之下说的这番话。说给谁听啊?当然是说给刘邦听啊,我跟吕家是清白的,你别误会。
正所谓请客斩首收下当狗,现在饭已经吃了,既然不愿当狗,那就只剩斩首了。也正因为这件事情,韩信才上了吕家必杀名单里头。
三、迷雾重重的死因
我们之所以认为杀韩信不是刘邦的意思,是因为韩信的死法太过于蹊跷了。
史书是这么说的,韩信准备在长安谋反。吕后呢,怕打草惊蛇,让萧何把人家骗到宫里,偷偷摸摸给杀了。
若韩信真的是被解除了兵权的政治犯,用得着这么麻烦吗?直接派人到他家里杀不就行了吗?
之所以会有这种反常的举动,只有两种可能。第一,长安城的兵权在韩信手里,吕后他们杀不动,只能设下毒计。第二,长安城兵权虽不在韩信手里,但刘邦临走前对韩信做过保护措施,他们也杀不动。
最后他们是策反了萧何这个老革命,才把韩信骗到皇宫里杀掉的。
我们前面说过,韩信极有可能被刘邦做通了思想工作。这是基于韩信对刘邦的感情做出的判断。要知道,韩信投军前只是一个默默无名的小卒,是刘邦和萧何一夜之间把他提拔成了三军总司令。这种事情就连玄幻小说都不敢这么写啊,在韩信之前几千年的历史上,有过这种事情吗?没有。所以,我们敢断定韩信对刘邦、萧何的感情,绝对比诸葛亮对刘备还要深。
这个世界上,能够让韩信无条件相信的,也就只有刘邦跟萧何。可刘邦和韩信做梦都没想到,萧何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居然也背叛了革命。
史载: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於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彊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锺室。
司马迁记载,刘邦听到韩信的死讯后,是且喜且怜之。其实哪里有什么欢喜呢?只有怜惜和愤怒。
但他已经没能耐给韩信报仇了。
萧何杀完人之后,刘邦第一件事不是追究责任而是给他加官进爵,并且给他派了500人贴身护卫。
千万不要以为刘邦在奖赏他,这其实就是一种警告。
刘邦这些年在外打仗,萧何一直都是关中地区的大管家,吕后要是跟他联手造反,把关中大门一锁,刘邦这辈子估计都回不了长安城了。
刘邦此举就是告诉萧何,能给你的我都已经给你了,吕后也给不了你更多,你不要继续跟着她瞎掺和了。你要是真想不开,这500卫兵是什么意思,你懂的!
刘邦没有给吕后派卫队,也没有给太子派卫队,反而关心起了萧相国的生命安全。莫非在他心中,萧何的地位能比那两个人更重要?所以萧何明白,这哪里是什么卫兵啊,这分明是500个索命阎王啊。
史载: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矣。上暴露於外而君守於中,非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卫者,以今者淮阴侯新反於中,疑君心矣。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原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
刘邦回到长安城之后,他就开始不停地变着法收拾萧何,最后逼得萧何不得不自污保命。可即便如此,刘邦也没打算放过他,借口萧何勾结房地产开发商侵占上林苑土地,把他投入了大牢,准备赐死。但是,由于有吕后集团的保护,刘邦根本杀不动萧何。关了几天后,只能灰溜溜地把人家给放了出来。临走前还酸溜溜地说了一句,我要是不做这坏人,怎么能显得相国你是好人呢?要不是刘邦在不久后就死了,估计萧何还得继续吃他的瓜落。
只是可怜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千古之冤,永远都洗不掉了。
文史君说
将略兵机命世雄,钟室仓皇叹良弓。韩信,国士无双,兵战无敌,疆场之上,未曾一败,最后却死在了自己的政治伯乐萧何手上,这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明明是刘邦的铁杆忠诚,最后却背千古不白之冤含恨死去,可见政治场上的人心诡诈远比战场要可怕千倍万倍。
参考文献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史记·萧相国世家》。
(作者:浩然文史·西北狼)
点击「浩然文史」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