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他是首届重庆大学学生年度人物,他荣获宝钢教育奖优秀学生奖、多次荣获国家奖学金、重庆市三好学生等十多项荣誉,他手握 8 篇 SCI 论文,他专注科研前沿,一苇以航,他是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生 韩亮。
踏牢脚下的 " 岩土 "
【资料图】
他甘心做那冷门人
对于大多数科研人员来说,选择成为某个领域世界范围内的 " 冷门人 " 是需要勇气与动力的,而很多时候二者得其一也绝非易事。
在与韩亮进行对话的一开始,他就展现出科研人共有的专业性,而随着对话的逐渐深入,韩亮在专业性之外也展现出他非比寻常的志向与远见。
除了目前已然闪闪发光的履历,韩亮在自己的领域从没有停下深耕的步伐,也并不满足于从前跃然纸上的成就。对他而言,将倾注自己心血的研究服务实际土木工程建设,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建造成本,才是韩亮最大的心愿。韩亮主要着手的研究项目是 " 建筑工程场地的相似性研究 ",主要内容是建立一种公式化的量化标准来节约工程项目的勘测成本和提高工程决策的合理性。
当下,关于场地相似性量化研究的学者不多,其中已知的两位是岩土工程领域的世界顶级专家,起初,韩亮也曾纠结这项研究的实际意义。"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研究课题如果能回应时代需求,就是有意义的。" 谈到研究的初衷时,韩亮的眼神中透露出些许的腼腆,但是再往深处望去却又满是坚定与自豪。
(2018 年韩亮在新加坡国际会议获最佳学生论文奖)
当前,在团队的智慧和力量的支持下,这个项目已经取得了有益进展,项目成果曾被学术翘楚引用在了文章当中。韩亮对此的反应是一种沉着的喜悦," 只要方向是正确的、是对社会发展有益的,就一定能做出实现人生价值的成果 ",对自己与选择的信心让他成为了独一无二的 " 冷门人 "。
两个品质,两个思维
重大岩土人的得心利器
"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成功不是偶然发生的,丰富的科研成果背后是荆棘泥泞,是什么支撑他走过长路漫漫?" 两个品质与两个思维 " 是韩亮身上闪闪发光的软实力。
" 专注 " 与 " 交流 " 是韩亮认为做科研最重要的两个品质。" 专注不仅在于要敢于‘坐冷板凳’,持续地,不轻言放弃地做一件事,也在于要努力并用心地做好它。" 韩亮将这种专注贯彻在他的科研中。面对充满复杂公式的深奥论文,他曾用两年的时间将一篇论文读懂读透," 那是一种势如破竹的感觉,一下子就通了。"这种精益求精的专注让他在一年时间内发表了多篇高水平论文。
专注绝不只是意味着埋头苦干," 不要只顾低头拉车,也要仰望星空。" 这是韩亮谨记在心并实践的话。在导师仉文岗教授的支持下,韩亮曾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作学术报告,通过学术交流得到国际知名学者的启发," 你的研究到底有没有意义、可不可行?它是不是已经被时代淘汰?陷入困难时,别人有没有更好解决思路?" 韩亮说,学术交流会给研究带来新的启发。在国际会议中,韩亮不仅开阔了自己的视野,也对前沿研究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长期在土木工程学科的深造,并没有局限韩亮的思维模式,相反,韩亮展现出了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思维,从而融会贯通铸就今日之成就。
韩亮曾在本科期间修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中的量化思维对于他博士期间所开展的研究和未来发展方向的选择有很大的帮助。" 经济学的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凡事过犹不及,这个度在学术研究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是哲学的思维," 有个哲学观点,你什么时候用都是对的,那就是发展与联系的观点 ",不孤立的去看待事情,不做刻舟求剑之事,对于科研不可或缺。这也是为什么韩亮在一次社会实践中能够发现,在挖掘隧道时,传统将涌水直接排净的做法并不准确。发展地、联系地看待事物是韩亮始终恪守的思维原则。
(2019 年韩亮在中国台北会议作报告)
踌躇不定到从一而终
为师授道是初心和未来
一路硕博,论文、科研成果丰硕的背后,面临博士毕业后的道路,韩亮也曾有过纠结的抉择时刻——是否要继续深造?
" 内卷 " 之下的现实压力让他摇摆不定,他一直在思考内心所向究竟为何?直到他在一次与导师仉文岗教授的对话中找到心中的明灯—— " 知道的路越多,就能越快到罗马;对自己想要的越明白,就越能找准自己的人生方向。"
导师的回答打开了韩亮心中悬着的疑惑," 我那一瞬间突然想明白了。当你热爱某一件事情的时候,尽管它很辛苦,很累,但其实你的内心是快乐的。但是如果你没有思想,别人觉得这个工作好,你去做,那你会很累,并且很焦虑,很没有获得感。"
(2018 年韩亮当助教时的课下答疑)
在结束与良师的交谈之后,韩亮开始把人生的焦点从 " 应该做什么 " 转移到 " 我想做什么 "。" 很多时候我们在忙忙碌碌的一生中,唯独忘了去向自己提出这个问题——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在这个分叉入口,韩亮迈出了这一步。
" 不管你是三十岁还是五六十岁,我希望自己所面对的沟通对象,永远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所以我今后想成为一名老师。" 希望在一个丰富多元的环境中,保持热气腾腾的状态,永远与年轻的灵魂对话,是韩亮心之所求的远方。
正如《什么是教育》中写到的那样:"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属于韩亮的远方是温暖的灵魂熙攘之处,他当下所做的一切就是在为今后灵魂的互动与唤醒积淀力量。在和韩亮对话交流的过程当中,能真切地感受到他话语中的言之有物和声音里的真诚恳切,这或许是教育工作者最优良的品质。
( 重庆大学首届年度人物答辩 )
" 尽管土木工程有时候对数字的精确度不像数学和物理那么严苛,比如房梁的尺寸在设计尺度上是可以容忍一定允许范围内的误差,但是我们依然要重视框架的搭建,每一砖一瓦都要各就其位、各司其职,这样才能搭建起承载重量的高楼大厦。"
或许他这句对于土木学科的理解能概括韩亮这一路走来的体验,一点一滴搭建起自己人生的框架,却没有被规定、被衡量,而是选择了自己的心之所向,或许才能真正承载起自己未来的重量。
"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修炼!" 是他微信的签名,一路上,他很庆幸自己如今走在了这条 " 冷门人 " 的道路上,但这条路远不止于此,持续修炼,让一切有幸、有爱、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