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预期与现实的反复拉扯中,A股今年的走势经历了来回波动、震荡反复。8月以来,行情更是显得格外焦灼,沪指又一次回到3000点打头,不少投资者在今年的目标再度从“暴富”变成 “回本”,信心跌入谷底。
作为一个纵横股海十余载的老基民,将大部分“身家”都放在A股的小编也完全跟大家共情。伴随着今天这一跌,尾盘交出的筹码岂止是带血,可能都连着骨髓了。小编捂着受伤的账户,今日再度执笔。
想告诉大家,越是感觉“前路迷茫”的时候,越是应该用理智分析,回归投资的底层逻辑。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总是踏着相似的韵脚。尽管磨底区间最是难熬,但从以下几大信号来看,市场底部的特征已经越来越明显。
【资料图】
底部信号一
政策利好密集出台
复盘A股历史上经历的每一个低谷,对于市场开启新一轮上涨的重要信号,就是刺激政策的切实落地。
7月下旬以来,利好政策频频出台,从7月24日政治局会议提出“活跃资本市场”,到上周五证监会关于活跃资本市场的一揽子政策出炉,再到今日公布的8月一年期LPR进一步下调10个基点,本轮A股的“政策底”已基本探明。
而且当前政策仍处于落地期,有待改善的经济数据叠加不及预期的部分政策,反而有望推动政策加速落地或力度加码。
当然,由于市场从接受信号,到消化利好,再落实到实际行动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政策底之后,市场可能会出于惯性继续横盘调整,在情绪层面继续反复打磨,甚至对于利好完全无视。
但是伴随着缩量的过程,说明市场上想卖的人已经都走了,抛盘已经衰竭,做空动能逐步丧失,在这种情况下只需要一点上攻的力量就能促进市场回升,市场底也就形成了。
底部信号二
破净率处于历史高位
市场中破净股数量与行情走势往往呈现正相关,在市场处于历史底部附近,股票市场的破净率明显提升,上市公司跌破每股净资产的数量显著增长,使得市场向底部靠拢,当然行情来临的时候破净股时常也率先被消灭。
纵观以往几次重要历史底部,2016年1月沪指2638点时破净股数量有66只,占比为2.36%;而目前A股市场共有324只股票破净,占比在6.2%左右。(数据来源:证券时报,2023.05.23;Choice,选取PB-LF在0到1区间的个股,截至2023.08.18)
底部信号三
市场成交陷入清冷
观察市场成交热度可以参考两个指标:成交额和换手率。受投资者情绪的直接影响,市场通常会在高位巨量滞涨后见顶,又在底部缩量盘整,正所谓“地量见地价”;而换手率越高,说明投资者交易股票的热情越高,换手过于频繁时应提防过热后回调的风险,相应地,换手率创下新低后,反弹也有望一触即发。
7月下旬以来,市场创下两个“新低”:7月24日,A股成交额仅6599.8亿元,创下今年1月以来新低;同日万得全A换手率为0.85%,已经回到去年10月的水平。回顾2005年起A股经历的6次市场大底,市场在经历了极度缩量后,迎来筑底反弹是大概率的事情。
(图片来源:华金证券研究所,不作投资推荐)
底部信号四
股债性价比重回高位
目前全A指数的风险溢价(1/市盈率-中国10年国债收益率(中证))为3.3%,远高于近十年以来的平均值2.36%,处于分位点81.4%的位置。(数据来源:Choice,截至2023/8/21,不作投资推荐)
换句话说,当前市场的股债性价比要比近十年超81%的时候都要高。均值回归是投资的基本常识,在低谷来临的时候,往往意味着长期机会的出现。
回顾近十年历史,类似的“较高配置性价比”区域可以追溯到2012年12月、2016年1月、2019年初、2020年3月底、2022年10月。以2012年、2016年以及2019年为例,历史上A股从底部反转后的上涨平均可持续2-3年,期间沪深300最大涨幅56%-166%。印证了那句——机会是跌出来的,市场往往在最悲观的时刻酝酿转机。
(来源:海通证券研究所,指数过往涨跌幅预不预示未来表现,不代表投资建议。)
底部信号五
上市公司“回购潮”再现
经历了两年半的低迷后,A股真的不贵了,以医药、地产、建材、银行为代表的多个行业更是早已跌破了去年4月27日沪指创下的2863点大底。买得便宜的确就是“安全边际”的重要来源。
当然更容易认认知到这一点的,肯定要数对自身公司基本面最清楚的上市公司股东。
从今年7月1日开始,A股上市公司回购预案发布数量达到227家,明显高于上年同期的161家,8月17日晚间更是有36家上市公司集体宣布回购,其中科创板公司成为主力军。(来源:大河财立方)从统计数据来看,控股股东/实控人以及公司高管是增持的主要力量,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市公司内部人对公司股价的信心。
A股大股东的大规模增持往往发生在公司股价极低位置,往往预示着市场处在阶段性底部,比如2019年年初、2020年4月初、2022年5月初,本轮“回购潮”亦有望进一步夯实“市场底”。(来源:方正证券)
(图片来源:方正证券研究所,不作投资推荐)
底部信号六
基金公司密集宣布自购
今天开始,基金公司再度密集宣布自购,截至今日午间已有包括华夏基金在内的13家基金、券商及券商资管宣布出手自购,合计金额达8.2亿元,且自购产品的类型中权益品种占据多数。
从历史情况来看,基金自购潮往往发生在市场下跌的情况下,基金公司通过“真金白银投自己”稳定投资者信心,向市场释放出看好旗下基金的信号。
如下图所示,过去10年中,共有六波较大的基金公司自购潮出现,分别是2012年、2015年、2018年、2020年和2022年(共两波),虽然市场回暖的步伐可能并不是紧随自购潮的结束而立即开始,但整体上基金公司均成功在行情的相对低点进场,后续市场的反弹迹象逐渐明朗。(来源:华宝证券)
(图片来源:华宝证券研究所,统计区间:2012/1/1~2022/11/29,不作投资推荐)
最后,小编想说,如果对于市场的起伏感到迷茫,我们更应该坚信价值规律和投资常识。从1990年至今的30多年间,我国名义GDP的年化增速达到12.99%,与此同时,上证指数也实现了11.72%的年化收益率,较好地反映了我国经济长期增长的趋势。(来源:Choice,统计区间1990-12-31至2021-12-31)
对于GDP保持持续正增长的中国,即便由于资本市场的固有属性,短期的波动在所难免,但股市长期向上的趋势不会发生改变。
即便被诟病总是在3000点徘徊,上证指数历次的市场底部也在不断抬高。从历史经验来看,每当指数调整到趋势线下沿位置的时候,便很有可能迎来了阶段性的底部,而当下的A股已经又接近了这个时刻。
(来源:Choice,2008.8.22-2023.8.21,指数历史表现不预示未来走势,不作投资推荐)
作为一个老基民,挖掘基自然知道投资者在担忧什么,但正是因为眼前的不确定性,才让资产价格再度回到了一个“便宜”的位置。
正如投资大师霍华德·马克斯所说:“在所有人都相信某种东西有风险的时候,他们不愿购买的意愿通常会把价格降低到完全没有风险的地步。”
对大多数人而言,如果说在之前下跌的两年半间,心态还可以勉强支撑,但在年初市场对于“转折之年”寄予厚望后,预期却仍未兑现,难免会陷入极度悲观,甚至失去信心。
但就像上一轮的创业板指一样,如果没有经历2016-2018年的回调出清作为土壤,又怎么会迎来接下来近3年的慢牛呢?
那些在创业板1184点之际绝望割肉的投资者,又何曾料到不到三年后它会涨到3576点呢?
往往在你觉得“深不见底”的时候,反转也就要来了。
没有只涨不跌的行情,也没有只跌不涨的行情。我们很难预测底部反弹具体会在何时一触即发,但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我们现在正处“寒冬”,尽管不知道哪天最冷,但冬天过去了,春天一定会到来。
当前这个位置,的确无需再过于悲观。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教你挖掘基”。
免责声明
以上观点来自相关机构,不代表天天基金的观点,不对观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做任何保证。收益率数据仅供参考,过往业绩和走势风格不预示未来表现,不构成投资建议。转引的相关观点均来自相关机构或公开媒体渠道,不代表天天基金的观点。天天基金不对观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做任何保证,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市场有风险,定投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文中涉及个股的,不构成股票推荐和投资建议,股票市场波动大,购买前请审慎操作。我国基金运作时间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所有阶段。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基金盈利及最低收益,其管理的其他基金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的保证。基金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不预示未来业绩表现,完整业绩见产品详情页。基金产品存在收益波动风险,投资者在做出基金投资决策时,应认同“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基金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导致的投资风险及亏损,由基金投资者自行承担。投资人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确认已知晓并理解产品特征及相关风险,具备相应的风险承受能力。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戳阅读原文,立即开通“天天基金账户”
分享、点赞、在看 顺手三连越来越有钱